close

大三下學期,99年初,我改變飲食習慣,成為一名素食者。
素食有許多分類,例如純素、蛋奶素、五辛素等。
我屬於方便素、鍋邊素,原則是不吃動物肉。吃蔬果、蔥蒜、奶、無授精的蛋等等。

素食議題,往往引起飲食習慣不同的人們言論爭辯。
我認為這是個人選擇,互相尊重,故不多談。
不論吃什麼,我們都是受到恩惠的一方,提供資源的是這個地球。請珍惜資源。
而若是仔細思考食物來源,會盡量選擇蔬果而放棄肉類,則是部分素食者的觀念。

98年底,我身邊的一位朋友率先成為素食者。
當有一名素食者在身邊,事實上對於其他飲食習慣的朋友是很有威脅性的。
至少我當時感到自己備受威脅。

這位素食朋友的出現,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,並且減少食用動物肉。
當時我自我規定,不吃大塊完整動物肉,例如雞排、牛排、魚排等。
若是突然想吃肉,則吃零碎的肉,例如豬肉水餃、香腸、肉包等。
我發現,以這個台灣社會而言,飲食中有肉沒肉,對於生存並沒有關鍵性的影響;意思是,在台灣,我就算不吃動物肉還是能活的好好的。
經過這場初步的飲食改變實驗,我意識到,過去我吃什麼並不是我自己決定的,而是習慣決定。過去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,認為動物肉的料理才代表豐盛,吃肉才算是一餐。

直到後來我開始思考,我真的要吃動物肉嗎?
也許這時有人要說:植物也有生命啊,動物有生命不吃,那為什麼植物有生命就可以吃呢?

我很遺憾,因為如果連植物也不吃,我可能無法順利生存。
幸運的是,例如果樹,並不會因為我吃了它幾顆果實而死去。
印象中曾經在書上讀過,有些素食者的原則是只吃果實,稱為食果者(fruitarians),以不必殺害母體植物而可取得的種子、果實維生。
只是目前我還無法達到這樣的境界。頂多不吃動物肉。
 
總而言之,後來我無法忍受食用動物的遭遇,以及自我的譴責,而決定成為一名素食者。
結論:飲食習慣是可以透過自我選擇而改變的。

後記:
我第一次與 程老師結緣時,還未下定決心吃素,回家之後才逐步成為素食者。
戒肉的過程大約一個月,確定自己能夠遠離肉類的誘惑後,我才對朋友宣稱自己成為素食者了。
直到吃素後,才開始向 程老師問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yt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